完善“募投管退”机制 力促创投高质量发展募资端:壮大“耐心资本” 眼下,长期资金供给不足,导致创投机构对培植早中期、初创期企业的“耐心”不足;亟需拓宽资金来源,鼓励长期资金进入创投领域。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6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措施”,并提到“鼓励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开展长期投资”,预计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将成为“耐心资本”的生力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注意到,商务部等十部门此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完善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便利境外机构开展境内股权投资。支持境外机构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方式,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此外,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条例中提到了延长基金的存续期限。近日发布的《湖州市政府产业基金管理办法》提出,基金投资项目投资存续期一般不超过10年,经相关审议决策程序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专家认为,未来耐心资本来源将进一步多样化,从而拓宽创投领域的资金“活水”。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创投委会长沈志群表示,LP(有限合伙人)主体进一步多元化,高校母基金、上市公司、保险资金等正成为私募股权重要参与者,这不仅丰富了母基金行业的资金来源,也有利于培育更多的耐心资本。 退出端:打破循环梗阻 完善的退出机制和通畅的退出渠道,已成为当前影响创业投资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业界期待推动并购方式在退出环节发挥更充分的作用,打开多元退出渠道,以更好实现资金循环。 并购退出即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向第三方转让所持目标公司股权,从而实现退出,或成为现阶段解决“退出难”的一项关键举措。盈科资本产业投资事业部总裁冯志强表示,近期该机构在积极布局并购领域,推动已投项目的整合与资源链接,推动行业相近、业务互补、资源共享的相关标的公司的合作和并购事宜。“在项目退出方面,除了传统的IPO退出等方式,我们也在积极整合产业生态圈优势,推动部分已投项目的并购退出并顺利完成了交割。”他说。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也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早期投资项目,随着企业成长到一定水平,会考虑进行部分转让退出。 “近期多部门提出畅通创投退出渠道的具体举措还包括畅通企业境内外上市通道、完善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平台功能、大力推动二级市场基金发展、试点开展股权投资基金实物分配股票等。这些举措将为创投基金打开多元退出渠道。”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说。 投资端:激发创投新活力 面对募资和退出两端的压力,近两年来投资机构出手愈发谨慎,使得创业投资市场有所降温。业内人士认为,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生态,将有助于激发创业投资市场的活力,更好发挥创业投资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作用。 “围绕‘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政策,提振了从业者的信心。”太湖新城集团投资总监、无锡新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茹华杰说。 茹华杰表示,期待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建议加快在创业投资领域推进以“管资本”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提高引导基金出资比例,解决资金周期属性较短与投早、投小之间的矛盾。完善差异化上市标准,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更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和机构退出需求。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证券报,内容略有删减,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文章分类:
行业最新资讯
|